昨天是18年最后一天,晚上11点钟,我刚从电影院出来,北方的冬天最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感觉热得隐隐发胀的脸,伴随着呼出的白气,像是冰晶落地般舒爽。

18年最后一部电影是《蜘蛛侠:平行世界》,像这些超级英雄电影,最后一刻总是会伴随着绚烂的爆炸,跳跃的镜头,带着光环的主角从天而降,背景交响乐的音符攀升到顶峰。

我也想描绘出18年最后一刻的种种,宿命般的、头也不回地冲进2019,但像其他普通的三百多天一样,随随便便就熬夜跨过了零点。

好像过去一年我总是在怀念,有人说,怀念过往是对当下的不满,可能是吧,我总是沉浸在怀念的悲情之中,很难说过去一年我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大概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持续一整年,每天都会想起某人,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持续下一个整年。

遗忘世界的人,世界也会把他遗忘。

无论有着怎样的借口,很多人迫切地想要忘掉过往,可是“记住”才是一件真正难的事情,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样貌会模糊,声音会失真,什么东西都抵不过时间,它一点点剥去记忆中的色彩。时至今日,我选择一遍遍地刷新回忆,我太怕稍不留神就会把她忘掉。

过去有太多美妙的时刻,每当回想起来,心里充盈着像是有风吹过,那么美好的一个女生,在你的时间中留下印记,而忘掉这些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我很难想象十年之后回忆起来没有一丝波澜。当然更多的是懊悔,在感情这种东西上我从来不嘴硬,所以我选择放好这些时刻,连同背负着它的痛苦,如果说有永恒意志,那这些必然的快乐与痛苦便是了。

我曾经在饭否上说,『坦率比较容易,真诚难很多』,确实是难很多的,对人真诚需要做到利益和喜好关系都要维持得很好。

真诚不光是利他和同理心的结合,最难的其实是你要『信』,真正地、投入地、持续地相信真诚是人最基本的可爱品质,不掺杂任何别有用心或例行公事的动机与目的,无论对方看不看得出,这真的很难。

其次还要有能力,这里的能力是广义的,是相对的,体现在你的方方面面,不给对方带来某些价值的真诚大概是蠢的。

我自认为过去一年对人基本是真诚的,起码比以前要好,也可能是因为接触的人更少了,或者更懒了,周围人都是更值得真诚对待的。

这也使得我更加自在,有了这样一条原则,很多决定也相对比较清晰。

去年做了一款相对完整的产品,带给我相当多的教训,也发觉整合资源,掌控节奏是一件极其耗费心力的事情,好在是有价值的。

在临近元旦的时候,我在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辞了职,并且还在并没有找好新工作的情况下,我很难说是一时冲动或经过了深思熟虑,有太多的原因或借口,我也说不好这个选择是好是坏。如果说是听从内心喜欢当下,那大概是认知失调的结果,也太自欺欺人了,不装逼地说,我其实慌得一批,死犟而已。

可喜的是,我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自认为这些变化是不错的。以前我总是喜欢分析一切,自我感觉产品sense不错,现在越来越少贸然谈论一个东西,哪怕在最清晰的产品结构方面。现在所讨论的东西越来越具体,更常说“这个地方我不清楚”,与其说对产品有敬畏之心,或者可以说是对『真相』有敬畏之心。当然只是敬畏之心,完全谈不上能看到真相,大概最大的进步是能看到『真相』是关于哪方面的,在迷茫和模糊之中还能抓紧一根绳子。

『产品』对我来说,有了更广阔的边界,倒不是说万物皆是产品,而是在能力方面,以前还会纠结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做产品的价值在哪里,现在更加不设限制,『做事』反而成了我更根本的目的,不再刻意地甄选和追求与产品强相关的东西,追求『通达』,产品只不过是一个结果,世界如此丰富,还是要保持好奇心。

过去一年有很多需要记录的东西,有一些个人认为的年度记录:

  • 去年看了很多电影,《小偷家族》是我觉得最好的院线电影,我看过最多遍的还是《李米的猜想》
  • 去年换了一部安卓机,开始真正意义上地使用,越发觉得iOS的好,可能是自己太垃圾了,懒得搞机
  • 看了不少书,开始系统性地总结和输出,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记录和输出的方法,也感谢各位优秀的开发者们,不少书重复看了几遍,感觉收获最多的书是《经济学原理》和《何为良好生活》
  • 去年值得推荐的APP不多,那就算去年用得比较多的:Reeder(一款rss阅读器)、饭否(记录自己的碎碎念)、MarginNote(一款学习记录软件)、Ulysses(码字)、Castro(播客应用)
  • 也有一些觉得不错的应用:nomo(飞猪老师nb)、一罐、硬核、音遇、微信7.0、多抓鱼、iOS更新12.0之后的 1 Password和输入法(真正比安卓好用的地方)
  • 开始听播客,长期听的栏目是:翻转电台、得意忘形、疯投圈,虽然很多东西可能没有真正听进去
  • 年度移动游戏:《Florence》、《王国保卫战:复仇》、《Cube Escape:Paradox》、《Gorogoa》
  • 一些不错的单品:小米台灯、蒸气眼罩、iPad pro+pencil(虽然我还没买)、回力板鞋(玩滑板完全不心疼)

也越发地发觉自己有着很多的局限,对我来说可能最需要突破的是『自我感』,并不是说我的主体意识强,相反我是一个相当随和包容的人。我的『自我感』更体现在很难去接纳一种相对流行的元素。

我比较容易去了解别人,但别人很难了解我,释放天性对我来说没那么容易,『自我』被很好地包裹起来。

很早以前我的自我感更强,之后慢慢好了些,我认识到的局限是它对于自我心理建设是有影响的,还需要多修炼。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