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看到过一个问题,好像还是纯银提出来的,说在双边网络下,冷启动时注意力是偏向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当时我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最近在看《平台革命》,就又想起了这个问题,书中并没有太提这件事,也是依照当下的想法重新考虑了这个问题。
想声明的是,这个问题是否太过宽泛还有待商榷,毕竟这是强业务相关的,真正的答案只能在业务一线探寻,这里所写的也只是一些我思考的框架。
一句话来说,每个连接节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能最大化地推向核心体验或使核心价值最大化的那一方,就是我们该投入的,公式可能是『价值单元的边际效用*边际体验→核心体验』。
原因很简单,平台如果不能提供核心体验,会迅速进入到一种负向循环,平台的价值不复存在,维系任何一方都是巨大的成本。
这里面关键之处在于定义核心体验,定义了核心体验基本上也就知道该往哪发力了。
滴滴或优步的核心体验是『五分钟打到车』,打到车不是核心,很多方式都可以打到,五分钟才是核心,所以初期要达到这种核心,需要发力司机端能够覆盖此种运力,哪怕贴钱让司机空载。
淘宝的核心是不出门可以买到身边难买的东西(这里说的是淘宝初期),这样才可以体现网上购物的价值,所以怎样使商家入驻并实现便捷的托管,是早期需要发力的地方。
PayPal的核心是更便捷的支付体验(相比银行卡支付来讲),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就加强了这个体验,所以更注重拉取消费侧,因为增加一个生产者并不会使这个体验有得到更多的加强。
拼多多的核心是买到更便宜的东西,可能以为关注点在于生产侧,但能买到更便宜物品的关键在于订单量支不支持商家给到更便宜的价格,而品类和品牌是否丰富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有几百的品类就能覆盖大部分需求,所以消费侧相对更重要。
在公式里有『边际体验』这样一个参数,这里是说每增近一点的体验对于核心体验的效用,比如打车从7分钟缩短到5分钟和5分钟缩短到3分钟的体验感是不同的,而后者明显边际体验更小。所以当边际体验变小的时候,价值单元产生的效用也要打折扣。
还是说拼多多,增加一万消费者的边际体验是价格下降一点,增加一万商家的边际体验可以认为是零,所以这种边际体验也要考虑进去。
抖音的核心体验是沉浸在持续的视频激励中,增加一万观众的价值效用是增加弱网络节点,边际体验几乎为零(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化的太少);增加一万条优质内容的价值效用是增加强网络节点,边际体验初期很大,后期很小(刷到100条和200条好内容区别不大)。从中也可以看出抖音运营的思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核心价值并非一成不变,比如现在滴滴的核心价值会有一部分转入社会责任方面。
最后想说的是,最重要去做的是避免进入这种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两难境地,或者将双方的准入门槛变低。